“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快速迭代升级,让‘电安全’这个新命题越来越重要,消费者需要增强对‘电安全’的认知,行业也需要重视这一安全理念,围绕‘电安全’加强系列的技术和产品开发。”近日,中汽测评新能源电安全专项评价技委会副主任委员樊彬告诉南方+,聚焦用户高度关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安全、电磁安全、功能安全、电池安全、高压安全和消防安全等核心问题,中国新能源汽车电安全评价专项规程(1.0版)给行业“电安全”技术发展带来了新的评价体系。
樊彬介绍,中国新能源汽车电安全评价专项规程(1.0版)确立六维安全测试标准,细化19项评价指标,“通过量化评价,我们能给消费者购车提供更好的参考,同时也希望助推行业的产品开发,让‘电安全’不只是技术门槛,而是作为安全的一个重要维度,贯彻到汽车产品中。”
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,生活中关于汽车“电安全”的话题频频出现。例如电池安全、充电安全就广受关注。樊彬指出,这些消费者比较熟知,但汽车产品的电动化智能化其实带来了更多“电安全”问题。“比如电磁干扰”,某高速路段旁边有短波电台,可能会干扰正在使用辅助驾驶的汽车。再比如“新能源汽车是电气化系统,运行时可能产生漏洞,控制系统有问题,这就涉及功能安全”。
樊彬介绍,针对六大核心问题,评价体系会遴选实际用车场景作为测评参照,但把“电安全”专业化标准化需要多方努力,车企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,完善测试验证,相关行业机构也要加强对新能源汽车“电安全”的测试评价,制定更严格的标准和规范,引导行业健康发展。
中汽测评表示将通过更科学的测评标准和更全面的评价结果,服务行业发展、为消费决策提供支持,助力中国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。按照规划,新能源汽车“电安全”专项的第一批测评结果将于今年内发布。
南方+记者 魏泓泉
十大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