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18日,2025年“我爱足球”城市联赛暨“穗安街超”五人足球争霸赛在广州穗安体育营地金宇足球场落幕。
广东省足协相关负责人、足球名宿、国际裁判、赞助企业代表及16支参赛队伍球员近200人齐聚现场,共同见证这场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足球盛事的收官时刻,为广州校园足球十年耕耘成果交出一份亮眼“检阅报告”。
作为由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、中国足球协会指导,广东省足球协会主办的高品质青少年足球赛事,“穗安街超”以“构建多层次社会足球竞赛体系”为核心目标,聚焦青少年成长与足球人才选拔。赛事延续五人制赛制改革优势,细分U12、U10两个年龄组,吸引全市16支精英球队同台竞技,为不同年龄段足球小将搭建专业展示平台。
赛制设计上,赛事创新性融合竞技性与趣味性:采用“小组循环+排位赛”模式,经三轮小组赛确定晋级名单、两轮排位赛决出名次,确保每场比赛悬念拉满;同时设立“公平竞赛优胜队”“最佳射手”等荣誉,引导球员树立规则意识与拼搏精神。更具特色的“单刀球罚大点球”“最后一分钟进球按两球计”规则,既鼓励球员坚守“永不放弃”的体育精神,也让赛场氛围更富刺激性,让观众沉浸式感受足球魅力。
决赛当日,U10组别龙归学校VS晨诚俱乐部、U12组别平沙培英学校VS古广明俱乐部的金杯奖巅峰对决,不仅展现了广州市小学阶段五人足球的最高水准,更折射出广州“校园筑基、俱乐部培优”的立体青训图景。这2场收官战,恰是广州校园足球十年发展的缩影。
经过角逐,各组别优胜者相继出炉。广东省足协副主席周穗安,前国脚、1994赛季最佳球员彭伟国,前国脚、1994赛季最佳射手胡志军,2025佛山西甲最佳守门员张春晖、现役广州籍国脚黄政宇、林良铭青训教练彭锦波,国际裁判、广州足协裁委会主任李少锋等出席颁奖仪式,并为优胜队伍和个人颁奖。
2015年成为广州校园足球全面铺开的关键节点,如今已形成双线并行的青训生态。校园端,政策引导下的标准化发展路径清晰可见。平沙培英学校2015年启动校园足球时仅4名体育老师带队,如今已引进骏辉俱乐部共建教练团队,拥有3块8人制球场和8支校队。龙归学校更构建起“课程-训练-竞赛-升学”完整体系,每周1节足球课、足球大课间与班级联赛筑牢普及基础,“一条龙”升学体系与市锦标赛冠军荣誉实现“普及与提高”良性循环。社会俱乐部则成为校园足球的重要补充:古广明俱乐部派驻教练进校园,以“小快灵”技术风格传承南派足球基因,通过一对一私教填补集体训练短板;晨诚俱乐部与广外附设黄埔实验学校深度绑定,打造“吃饭-训练-晚自习”闭环服务,破解学训矛盾,生动实践了广州市体教融合“三大阵地”协同育人理念。
在育人与选材的双向奔赴中,校园与俱乐部虽定位不同,却共同锚定体教融合核心价值。校园端坚持“育人优先”,龙归学校唐秀媚副校长直言“更看重比赛过程中的成长,而非仅仅是名次”;平沙培英学校通过文化学习为女足梯队球员夯实成长根基,晨诚俱乐部合作校则以足球矫正学生行为习惯。俱乐部端则专注专业人才发掘培养,古广明俱乐部负责人、足球名宿古广坚强调“技术制胜与赛场作风双重塑造”,明确禁止粗野动作。晨诚俱乐部更以U9球员“以小打大”闯入决赛,教练团队关注球员在高强度对抗中的成长。这种“育人打底、选材拔尖”的分工,让校园成为足球人才蓄水池,俱乐部成为精英孵化器,与广州“普及与提高并重”的青训策略高度契合。
值得关注的是,这一协同模式正破解困扰中国足球的“12岁退役现象”。龙归学校“小学至高中一条龙升学体系”、晨诚俱乐部“学训闭环服务”,精准回应小学升初中阶段“足球与学业二选一”的痛点。正如古广坚所言,“学校保升学、俱乐部强技术”的合作,让有天赋的孩子不必在学业与足球间做单选题,为人才持续成长保驾护航。
广东省足协相关负责人表示,未来将以“穗安街超”为起点,推动社区足球赛模式向纵深推进,通过专业化赛事平台深化基层足球普及与精英人才培养的融合。随着校社合作不断深化,当每个孩子都能在绿茵场找到成长方向,广州足球必将在体教融合的沃土上,培育出更多兼具技术与素养的“南派新星”,为中国足球未来夯实根基。
十大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